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营养支持到营养治疗
2010-06-22     作者:   来源: 原创

    临床营养理念的转变
    从1968年临床医生开始给予病人静脉输注葡萄糖和水解蛋白液至今的40多年来,临床营养技术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认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临床营养不仅是改善营养状况的一项措施, 而且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早期当对临床营养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的层
面上时,将肠外营养称为“静脉高营养”。后来认识到,机体在不同代谢状态下,对外源性代谢底物的利用率有着显著差异: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主要依赖分解内源性能量底物提供能量。此时,外源性提供过多的能量底物,会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甚至造成重要器官和功能的损害。由于认识到机体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临床营养的称谓由“静脉高营养”改为“代谢支持”,即营养供给量以不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为前提。人们开始关注临床营养对不同代谢状态的治疗作用。如在严重感染或应激等情况下,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明显下降,而对脂肪的利用有所提高,于是人们将严重感染病人营养配方中脂肪占总热量的比例从30%提高至50%,以减轻或避免葡萄糖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葡萄糖的呼吸商高于脂肪,因此肺功能障碍病人的营养配方中应采用高脂肪低糖类配方。这体现了临床营养支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令人瞩目的是人们对药理营养素的认识,包括n-3不饱和脂肪酸、谷氨酰胺、精氨酸和核苷酸等。n-3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炎症因子产生、降低炎症细胞反应、调节免疫的作用。谷氨酰胺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具有为某些重要器官和免疫细胞提供能量和细胞合成原料、抗氧化等作用。但在感染、应激等病理状态下,谷氨酰胺贮备易耗竭,此时补充谷氨酰胺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保护器官功能,并有助于维持内稳态。免疫营养即是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营养素添加至营养液中,使营养制剂在发  挥营养支持作用的同时,担当免疫调节的角色。

  不同营养途径对机体的影响已人所共知。肠外营养虽挽救了不计其数的肠衰竭病
人,但也具有很多弊端。肠内营养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符合生理,能维护胃肠道和门静脉系统的器官结构和功能。因此,在危重症病人救治过程中,在应用肠外营养的同时,应在肠功能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添加肠内营养,以减轻单纯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营养的基本作用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来源和代谢底物,维持和改善病人营养
状况,但通过选择不同的营养途径、不同的营养成分和不同的营养素剂量,可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医师应像使用治疗药物一样来使用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支持,更应了解不同病理状态下机体不同的营养需求和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根据机体不同的代谢状况和病理生理特点,为其提供相对应的营养底物,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

----------------------------------------------
  目前普外科临床营养中心拥有全国先进的临床营养配制室,可量身制定标准的肠内
和肠外营养方案,主要用于重度营养不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肠外瘘、重症胰腺炎及各
----------------------------------------------
  种急危重症的营养支持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友情链接: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工农路312号
电话:0377-63200139
豫ICP备060019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