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作为我们的心灵之窗,最重要的功能器官之一,我们需要从小保护,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儿童的视力问题更是严重,有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儿童视力相关的知识,现在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视力发育的三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期:新生儿期
宝宝出生一个月后,最好做次眼底检查,确定玻璃体和视网膜没有先天性疾病。有眼病家族史的宝宝、低体重儿、早产儿更要重视眼睛的检查。如有上睑遮盖瞳孔1/2以上、晶状体混浊、瞳孔异常大等都应怀疑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疾病的可能,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第二个关键期:学龄前期
两三岁到六岁左右,远视、散光 、屈光参差、斜视、弱视等都不太容易被发现,6岁以后有症状再治,疗效就差了。所以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儿童的表现,如玩具拿得特别近,稍放远些就会哭闹;常常眯眼,歪头用一只眼看或将脸斜向一侧看;或在阳光下闭上一只眼看东西;不能注视物体等情况,尽快要到眼科就诊治疗。如果平时无异常表现,也建议2~3岁做一次散瞳验光,可准确筛查出是否存在这些隐疾。如果有应及时通过光学等矫正手段进行治疗。
第三个关键期;学龄期
孩子上学后,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但父母急忙带孩子去眼镜店配眼镜是错误的做法,太过草率。有些孩子可能是假性近视,想判断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一定要到正规眼科做散瞳验光。12岁前第一次配近视镜,也要散瞳验光,散瞳验光配合规范的主觉验光综合出来的度数比只用电脑或插片验光测出来的近视度数低,也就更准确,佩戴更舒适。儿童发育较快,一定要定期复查,眼镜度数不合适及时更换。此外要注意用眼姿势及环境,保持用眼时环境光照充足,保持正确的坐姿,书本与眼睛距离在33厘米左右,不要趴在桌子上、躺在床上或在动荡不稳的车上看书及手机等,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学习,多参加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发生。
儿童视力标准:
两个月婴儿眼睛能随目标的活动而转动;
4个月婴儿视力为0.02~0.05;
5~6个月婴儿视力为0.04~0.08;
7~8个月婴儿已有固视,能长时间看一个方向;
一周岁儿童能识别眼、耳、鼻等器官;
2岁儿童的视力达到0.4左右;
3岁儿童的视力达到0.5~0.6左右;
4岁儿童的视力达到0.6~0.8左右;
5岁~12岁儿童的视力达到0.8~1.5左右;
到12岁左右,眼球发育完全。
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视力问题,一般来说,3~6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这样能及时掌握孩子的视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预防及时治疗。